作者earnest (大衛) 看板TOEFL_iBT
標題[分享] 破解口說第五題(下)
時間Mon Jun 1 12:18:33 2015
大家好,我是SK2 的David,又到了分享時間~
過了一陣子,現來把「破解口說第五題」的「下」寫完,
希望能讓更多同學有信心面對口說第五題!
以下為「上」篇中提到,第五題常見的模板:
1. The two people in the conversation are talking about a problem.
2. The problem is (problem)
3. S/he feels (emotion) because because s/he can't do both at the same time.
4. The (wo)man proposes two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5. First, s/he could (solution 1).
6. Second, s/he could (solution 2).
7. For me, I prefer (solution 1 or 2)
8. Because (short reason)
在本文「上」篇中,我們討論了第一句~第六句的必要性:
第一、三、四句是絕對不要的,第二句是絕對必要的,
第五、六句,是不必要的,但是可以「視情況保留」。
如果來不及準備,或是聽到的內容真的很少,也沒有推出理由的能力,
只好放入第五、六句,讓「流暢度可以維持」,
然而這樣的情況,很可能聽起來不切題,導致內容上分數的下降,
不建議同學放入第五、六句,
更應該的,是琢磨於答案後半的「解釋為什麼我選擇某一個解決辦法」。
下篇中,我們開始討論第七、八句:
7. For me, I prefer (solution 1 or 2)
8. Because (short reason)
開始前,讓我們再看一次口說第五題的題目:
1. Briefly summarize the problem.
2. State which of the two solutions you would recommend.
3.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your recommendation.
有仔細看過題目的同學,應該早已注意到,
第五題的題目,要求簡單總結”problem”後,
就和第一二題的題目非常類似了:
提出自己的選擇,並且給出理由和解釋。
由此,我們可以推出口說第五題的下列兩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答題時間的分配」和「解釋的方法」,
一、答題時間的分配:
在口說一二題中,我們知道自己的「選擇」不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給出「清楚的理由和解釋」,
所以「選擇」用一句話清楚講完後,
大部份的時間(約30秒以上),會花在理由和解釋/舉例上。
例如:
“I prefer to hang out with black people. Because.. For example..”
說完答案後,馬上開始解釋,不會迂迴回答。
口說第五題的最後一個問題: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your recommendation.”
也是最重要的,應花大部份的時間回答,
建議同學花至少30秒以上的答題時間回答這個問題,
而”problem”的「總結」,和你選擇哪一個方案,
請盡快帶過。
那問題來了,究竟怎麼樣解釋,可以解釋到30秒以上?
這應該是許多同學困擾的問題,也是很多人選擇使用「模板」的原因,
然而,迴避問題,不解釋,是不會讓你的內容高分的,
怎麼樣能解釋到30秒以上,就看同學有沒有搞動題目的意思,
能不能從聽力中抓到該抓的東西,
這邊我們下面一併解釋。
二、解釋的方法:
第五題的題目要求的是"recommend" ,
而非口說一二題題目中較常出現的"prefer"。
兩者選擇答案的時候、解釋的時候,差別為何?
我們看以下兩個口說一二題的題目,便知道差別,
1. When it comes to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s,
some people take IELTS, while others take TOEFL instead.
Your friend doesn't know which one to choose.
Which do you prefer, and why?
2. When it comes to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s,
some people take IELTS, while others take TOEFL instead.
Your friend doesn't know which one to choose.
Which do you recommend, and why?
前者是"prefer",而後者是"recommend",兩者何以不同?
有些同學已經有感覺,在第一個問題中,
"Your friend doesn't know which one to choose."
這句話顯得多餘,
因為題目是在問「你」「偏好」哪一個,和你的朋友沒有什麼關係,
第二個問題,問的則是「你推薦」哪一個——給你的朋友。如此,
“Your friend doesn't know which one to choose."
這句話才有意義。
當我們推薦東西給他人的時候,會優先考慮的,是我們自己,還是朋友?
是「朋友」。
以上題為例,通常我們會先考慮的,應該是朋友的特質是什麼?
會不會怕跟真人說話?還是他害怕和電腦說話?
知道了朋友的特質,我們就可以推薦給他較為適合的選項,
像這樣的答案,就會出來:
“I would recommend my friend to take TOEFL.
because my friend, John, is afraid of speaking English with foreigners,
and if he chooses to take TOEFL, he can avoid speaking English to a foreigner.
For example, there will only be a computer screen…”
再回來看口說第五題,
在口說第五題中,絕大多數的題目問的都是:
"Which do you recommend",而非“Which do you prefer”。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第五題是”integrated task”"campus situation",
會播放校園對話的「聽力」,
從出題者角度分析,
如果題目問的是”Which do you prefer”,
那我們作答時,只需要從自身的喜好出發,考慮哪一個選項比較適合我就好,
不需要知道其他對象的資訊,
播放聽力,考"integrated tast",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題目問的是"recommend"。
既然是"recommend ",作答時,需要知道關於「推薦對象」的資訊,
這些「推薦對象」的資訊,會變成我們推薦一個選項的理由和例子,
也就是說——口說第五題的理由和例子,完全應該可以從「聽力」中得到,
不需要自己掰,
只要你知道進聽力的時候,要抓的是:
「推薦對象相關的資訊」,他在意什麼,選了某個選項會發生什麼,
你就可以馬上得到”recommend” 任一選項的理由,
並且舉出「推薦之後的結果」,也就是我們的「例子」。
就像前面舉例的:
”my friend is afraid of speaking English with foreigners”
所以我推薦TOEFL 給他一樣,
第五題,可說是完全不需要自己想東西的,
只需要「知道聽什麼」、「整理」和「快速的判斷」。
有些同學會想問,
「第五題真的都是問:"Which do you recommend",
而非“Which do you prefer”嗎?」
「我的模板上可都是寫"prefer"啊!!」
David 做了個整理,把TPO 1-34回的口說第五題題目徹底檢視了一次:
結果如下:
“Explain what you think the woman should do”(TPO 2)
“State which of the two you prefer” (TPO 11, TPO 16)
“State which of the two solutions you would recommend.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your recommendation.” (其他全部TPO)
在早期的TPO 中,出現過兩回”State which of the two you prefer”這樣的題目,
後期的TPO ,則全部都是”which of the two you would recommend”,
而近幾年來,同學每一次考完試後,回報題目,也都是”recommend”而非”prefer”,
也就是說,"prefer"的題目早已過時,在正式考試中幾乎不再出現,
這是為什麼,
在口說第五題時,David 堅持同學應該練習以”recommend”出發而非”prefer”,
並練習「從聽力中聽出理由」而非「自己想點」,
也是為什麼,
建議同學使用TPO 17回以後的題目練習,
因為TPO 17回之前的題目已經不符合趨勢了。
最重要的,
如果同學有從補習班,或是網路上得來的口說第五題「模板」,也建議你趕快檢視一下,
如果「模板」裡出現的是”prefer”,那他早該被淘汰了,
把題目理解為”prefer”,容易限制你內容的發展,
更很可能讓你「離題」。
同學可以自行去檢視,到底哪一種才是更符合趨勢,也合乎邏輯的。
回到前言,
「那究竟怎麼樣解釋,可以解釋到30秒以上?」
既然題目的設計是針對”Which of the two you would recommend”,
那在聽力中,就一定會提供足夠的資訊,來讓同學筆記,並且給出建議,
同學隨便抓一回18 回之後的TPO ,先不做筆記,認真的聽聽看,
通常不難聽出下面幾個東西:
Solution 1
Solution 1優點
Solution 1缺點
Solution 2
Solution 2優點
Solution 2缺點
也就是說,兩個Solution,通常會各自給出明確的優、缺點,
很多時候,還會給到兩個優、缺點,
而這些優、缺點,都是和聽力中的學生「切身相關的」,
從這些細節,我們可以推得這些學生在意什麼,
例如:害怕冒犯老師?擔心自己事情太多會太累?會讓報告的分數變差?
這些「學生在意的事情」,完全能變成我們回答時,
推薦Solution的理由,
而聽力中給出的相關細節,「如果選了這個會怎麼樣」,
則能作為我們的例子,講到時間結束。
於是,像這樣的一個答案就會出來:
“I would recommend the woman to postpone her presentation,
because, it is better for her health.
Although she can do the presentation today,
Still, she needs to drink a lot of coffee, and she hasn’t slept for a day;
insisting on doing the presentation will do harm to her body.”
其中的”it is better for her health” 是理由,
是我們能從聽力中總結出的,「他所在意的事情」,
而”although...””Still...”後面的細節/例子,
完全是聽力中會給出的,
講完了我推薦的選項,當然可以以”on the other hand”開頭,
開始講反例:如果他選了另外一個方案,對他來說有什麼壞處,
至於要講多長,完全就看你的時間剩下多少,
反例的目的是「撐到時間結束」和「加強你的理由」,
有些同學會覺得聽力速度太快,抓不到細節,
請這樣的同學,在聽之前,
練習思考「你等會期待要聽到什麼?」
這樣的練習,對每一個有聽力的考試環節,都是有幫助的,
聽之前有期待,聽到相關的細節時,便會馬上知道「這就是你想聽到的東西」,
可以簡單筆記下來。
此即「主動聆聽」,我的夥伴SK2 的Rosa在分享時也不斷提到。
我們有時間事先準備考試,應該多練習「主動聆聽」,
正式考試的時候,才不會「像海綿一樣聽到什麼吸收什麼」,
就第五題來說,就是「對象在意什麼?」「如果他選了其中一個,會發生什麼事?」
先練習多聽,
聽可以抓到之後,再練習簡單、清楚寫下筆記,
回答的時候,就不需擔心說不到60秒,
因為第五題聽力的長度,可是遠遠在60秒以上,
學生提供的資訊,也絕對足夠!
一些些國外生活相關分享:
聽取問題、抓到對方在意的東西,給出建議的能力,
在到了國外生活之後,是絕對必要的能力,
想想看,在下課時,同學便會出現這樣的討論:
「啊~~好困擾哦,不知道週末要出去參加趴體,還是在家唸書!」
「我已經被當了兩科了,下週的考試不過的話會很難看。。」
「但是那個趴體好像有很有趣的人會去耶,而且那間趴ㄅ我還沒去過~~」
這時,你能不能知道對方猶豫的問題,以他在意的點,適當的給出建議,
便是你們會不會有下一次談話的關鍵!
這就是口說第五題要測試的能力,
也是我們回答時,應該著重在「解釋為什麼你要推薦這個選項」的原因。
解釋,絕對不是掰點,背模板,
而是能不能有效的綜合資訊,分析,給出建議!
以上是關於口說第五題的分享,
總結一下:
建議同學先練習「聽出來」,再練習簡單清楚地「記下來」筆記,
接著,找出自己習慣解釋的架構:
(單推一個選項?還是推完一邊之後,也反推另外一邊?)
內容好了之後,再去注意你的聲音:
聽起來像是在「推薦解法」的聲音嗎?還是平淡的背稿?
內容是支撐聲音的根本,
有了好的內容,聲音就容易成為我們拿分的關鍵,
祝各位都成為口說高手,取得口說26分以上的成績!
SK2 Dav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