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David 回覆PTT 托福板板友的文章)
作者 earnest (大衛) 看板 TOEFL_iBT
標題 Re: [請益] 口說舉例與論述的分配時間 Sat Oct 13 18:23:41 2012
───────────────────────────────────────
我是David ,在此分享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瞭解:
※ 引述《noahlin (該怎麼說呢)》之銘言:
: 最近在準備口說的時候遇到了一點問題
: 就是大家普遍會說到要多舉身邊的例子
這可以說是一個普遍的迷思,過時了的說法
: 但是例如問好的領導者或是同事的特質的時候
: 我看到的模板比較多是這種
: 主要以論述為主
: 跟個人的經驗關係不大的回答模式
: 但如果說明特質又舉個人經驗相關的例子可能只能講一個(我有一個同事OOXX之類)
: 所以想請問一下面對這種問題要怎麼回答比較好
: 偏重個人經驗或是完整的論述兩個特質?
: 謝謝!
這件事是這個樣子的,
在過去的口說一、二題裡,我們看到題目問的比較是個人的經驗,
或是根據經驗可以推得的答案,
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
這個測試音量題就是一個,其他的例子包含:
Describe your pet、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your free time 等等。
這些題目在問的,主要就是一個"What"。
在回答"What"的問題時,我們不能一句話就說完了,自然會舉例,
提出具體的、個人相關的例子,來支持自己的經驗,
也就有了各種my neighbor John, my friend Mary, my parents John& Mary等萬用例。
回答"What"的問題時,也不用多做解釋,因為題目沒有需要你解釋。
這一類的題目有點像我們去面試的時候,會被問到的題目。
四十五秒的時間,給我們說一個故事,說什麼故事不重要,只要說得天花亂墜就好。
TPO 的口說一、二題,以及坊間、市面上流通的許多教材,
都是屬於此類題目。
然而,題目的走向變了。最近有考試、或者有看機經的同學都可以注意到,
然而,題目的走向變了。最近有考試、或者有看機經的同學都可以注意到,
這一年來,題目變成這樣的了: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that people should dress according to the fashion?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that a person should study in the university
to be successful?
Talk about the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of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我們可以看到,題目問的不再是「個人的經驗」,而是「個人的意見」了,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to personal opinion,
相較個人的例子,我們更希望聽到你怎麼解釋你的選擇、你的理由,
和你用了哪些關鍵字,而不是
Yes, I agree that a person should study in the university to be successful,
because it's my personal experience!
I study in the university and I am successful!
題目問的東西,從"What" 變成"What" & "Why" 了,
在英語中,我們常聽到人在解釋事情的時候,問
"Did that make sense?"
"Did I make myself clear?"
在你的答案中,我們就希望你"make sense" and "be clear",有比較完整的理由,
簡單的論述勝過空泛的例子。
這也就是說,不會再有一個萬用模板,是每一題都可以直接運用的,
因為每一題的論述不會一樣,每一題的理由、關鍵字,也不會一樣。
如果你的模板裡,還在用一個例子打天下,但是例子內容往往空泛,
只是重復你的理由句,沒有新關鍵字,
你的分數也就只有John了。
可能有人會問,並不像每一題都在問"Why"?
可你往往可以"talk about why"-- talk about the reasons,
這也是唯一你可以用出關鍵字的方法。
也只有當我們用出關鍵字,我們的答案才會make sense。
如何找出各題的"Why",再想有哪些可能的關鍵字,進而將其用到答案裡,
就是決定口說一、二題分數的關鍵。
在其他文章中,有我針對10/13 小馬JJ 口說一、二題關鍵字做的整理,
除了各題的關鍵字(標示為斜體),另附上了我的理由和例句,大家可以參考,
當你在答案、理由、例子裡提出這些關鍵字,
考官就直接知道,這句話和題目有關聯,回答了題目要求的東西。
最後,可能還是有人存疑,為什麼要有關鍵字?
或者大家可能想知道,為什麼題目會有這樣的改變?
很簡單,我們如果站在考官的角度想,
如果一二題的答案都可以用萬用例子回答,或是無論說什麼都牽扯到個人的經驗,
那內容部分考官該怎麼評分?
這麼說吧,既然考官無法因為你說了John 給你一個G,或你改說Mary 就給你一個F,
就只能看你是否有幾個題目預設的關鍵字,看你的答案和題目的關聯程度。
當你的回答中有這幾個關鍵字出現,我們就知道你的答案和題目相關,
而關鍵字越多,你的答案相關程度也就越高,內容更豐富,
分數相較於只有空泛例子的人,也必然高出許多。
大多數同學對於口說一、二題的回答方式似乎都充滿疑慮,
希望這篇文能夠解答同學的問題。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如果不看機經,基本上就不知道題目有了這樣的改變,
機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請同學一定要知道機經,也要知道怎麼用機經。
之後有關於機經的整理,也樂於跟大家分享 :)
有任何口說問題,也歡迎同學在板上提出,我樂意解決大家的問題,
也祝大家準備有方向,有效率,考試有好成績!
David~